聚丙烯酸酯溶液型胶粘剂
研制聚合物单体的种类及配比不同,可制得种类、性能不同的胶粘剂。按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组分不同可分为单组分、双组分、多组分胶粘剂。
单组分胶粘剂只有一种组成成分,在使用时可直接单独使用,不需要再加入其他成分。单组分胶粘剂常使用的单体有氰基丙烯酸甲酯、氰基丙烯酸乙酯、氰基丙烯酸丙酯、氰基丙烯酸丁酯、氰基丙烯酸环己酯、氰基丙烯酸异戊酯等。这类单体的分子结构中有很强的吸电子基,易在弱碱及水中催化聚合,反应很快,胶层很脆,故在生产中需要加入增韧剂、增稠剂、稳定剂等助剂构成胶粘剂。优点是粘接快、粘度低、透明度好、应用广泛[5]。市场上销售的典型代表有501、502、504、561胶及M-6密封胶等。
双组分胶粘剂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,主要通过选用新的功能单体、多种单体共聚、补加活性单体、采用接枝技术、加入其他改性剂、改变工艺条件等措施来改变胶粘剂的性能。优点是室温快速固化、粘接强度高、粘接范围广、使用方便、耐热性好。典型代表有上海的SA-101、哈尔滨的J-39、818、日本的SG-11胶等。
多组分胶粘剂是在双组分胶粘剂基础上引入其他组成成分,有三种及三种以上组成成分胶粘剂,均可称为多组分胶粘剂。多组分胶粘剂使用过程中,各种组成成分相互作用,可以提高胶粘剂的某些性能指标。如日本的WS-023DR胶[6],它是在聚丙烯酸酯及环氧树脂组分中引入酚醛树脂,用作柔性印刷线路板基材用胶粘剂,可以提高柔性印刷线路板基材的某些性能指标。